回溯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 主旋律电影佳作频出

来源:韩剧大全人气:加载中更新:2022-12-12 22:01

回溯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可以看到主旋律电影是佳作频出的,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分享了他的银幕记忆。


1905电影网专稿 回溯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可以看到主旋律电影是佳作频出的,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分享了他的银幕记忆:“从1990年代开始,主旋律电影成为党所提倡的一种创作方向,这段时间主旋律电影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一方面是一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事件性的作品,比如《开国大典》,不仅以中国共产党的视角描述了解放战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也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作为一个叙事主线,交叉进行叙述,这在过去电影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开拓和创新,跟当时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文艺创作开放包容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江泽民同志对中国电影的发展非常关心,他会以亲自题写片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支持,比如表现当年抗洪的作品《惊涛骇浪》,以及表现了三大战役、描绘了史诗般解放战争宏大画卷的《大决战》系列等。除此之外,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还调动了十几万军队,参与到了《大决战》的整个拍摄过程中来,创造了在中国电影史乃至在世界电影史上都少有的,动用如此众多军队装备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



之后便是以人物传记题材为主,包括了革命领袖题材的作品,有《孙中山》《周恩来》和《毛泽东的故事》等等;还有以英雄模范人物为题材的电影,比如《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等。这些电影接地气又非常真实,让观众们能够看到很多鲜活朴素的英模形象。



这些影片在当时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尹鸿认为:“像《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蒋筑英》 《孔繁森》这一类人物,虽然他们是英模,但是影片表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绪、情感,包括家庭关系,以及跟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比如《焦裕禄》中非常著名的段落,当焦裕禄生病要去医院,所有的当地群众排成两排,在大雪当中送焦裕禄去医院,这个场景后来在很多英模电影当中不断的被再次使用,这些探索创新几乎都从这个时候开始。描绘了他们的高大,书写了他们的英雄模范,但他是一个平凡人的高大,一个平凡人的英雄。整个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一个基本格局。”




站在中国电影史的角度上,跨世纪之交的这些作品,为中国电影后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比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个口号,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被大家逐渐熟悉,后面的五个一工程奖、政府奖、华表奖、金鸡奖等,都在提倡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三性统一。后来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电影人不断丰富和提升电影的技术、艺术和表现能力,为观众们献上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为如今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有越来越多深受大家喜爱,无论是艺术性还是社会效益都兼备的主旋律影片,比如《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些作品的出现,源于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人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上面所做的创新和探索,那些优秀的创作经验和传统被继承下来。到了新世纪之后,经过20年的产业化改革,中国电影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化基础,电影人把创作的传统和经验,加上市场化带来的新条件和新基础进行结合,形成了今天的新主流电影成绩。



尹鸿表示:“要讲好中国故事,其中有个很重要的是讲好中国革命故事,同时要尊重艺术、尊重观众,要找到讲述主旋律故事跟今天人民大众之间的关系。艺术以人民为中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人民满不满意,而人民满意与否,取决于电影能不能提供今天人们心中所思、所想、所愿。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主旋律真正成为大众的主旋律,这个是这几十年来,主旋律电影形成的一些良好经验和传统。”



一方面尊重规律,一方面要尊重观众。回溯跨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树立起了众多的优秀电影作品,展现出了中国电影战线,广大电影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创作出的优秀电影作品,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奋进新征程,广大文艺工作者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中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文/麦考陈

    Copyright © 2018-2022 韩剧大全hanjuxx.com.保留所有权利